•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十三邀第七季

    十三邀第七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3

    主演:许知远,陈晓卿,冯远征,蔡皋,西川,李东生,倪光南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7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8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9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节目是一档深度纪实访谈,和往季一样,第七季将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作家许知远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本季更强调行动感、走出去,进入更真实的生活,更辽阔的世界,继续以许知远的视角探寻时代之问,寻求另一种智慧和出路。

     长篇影评

     1 ) 《十三邀》1一种尴尬两种自由,许知远访问韩红的奇妙化学反应

    这篇写《十三邀》的最新访问,当容易尴尬的的许知远遇见不怕尴尬的韩红,他们有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一种尴尬两种自由。

    我是王小怡,专注女性视角说影剧书,不错过连载期待你的留言点赞

    曾看过许知远《十三邀》早期的访问,他以采访嘉宾时不怕尴尬提问,愿呈现一些偏见思想出圈。

    他本人是作家、书店创立者,现在是一个非专业的主持人。

    在节目中曾采访过罗振宇、马东等名人,后来也有思想界、艺术界、科学界等有影响力的人物。

    最新一期,他采访了韩红,大家最熟悉的身份是歌手和公益人。

    这期采访,几乎是非专业主持人许知远,访问尴尬度的又一次突破。

    也许因为韩红更爱用行动和音乐表达,不爱多说。许知远恰恰更擅长用语言碰撞思想火花。

    当两个不同频道的人遇见,就有了无比尴尬的开场,但也有后来慢慢放松交流的氛围。

    就让怡姐,用文字和图片为你展示他们这次访问的的奇妙气场吧。

    1 一种尴尬,叫随性的许知远遇见较真的韩红

    尽管,早已见识过许知远做访问的尬聊本事,这一回,还是让人尬到好笑。

    居然是韩红先试图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太接受访问,说话有点磕巴,说话慢,别介意。

    许知远微微笑着,不知说什么。

    他终于想起,习惯帮自己和嘉宾放松交流的方式,也许可以有点酒还有零食,听着音乐聊。

    可惜,在他看来可以放松的方式,却让韩红很不喜欢。

    她直言,工作怎么能喝酒,你这样不对。喝酒说出来的话没经过大脑思考,这并不真实。

    许知远,只能用习惯的微笑来掩饰尴尬。

    他几乎要沉默到说不出话来,仿佛说什么都不合适。

    提起韩红从演唱会现场回来,许知远居然把武汉说成了成都。

    真要怀疑,他的这种尴尬聊天,是不是故意露拙呢?

    采访了近七季的主持人,他也是一个有作品的作家和书店创业者。

    遇见不爱表达的韩红,他真是有点不知所措。

    尤其,韩红又是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的人。

    2 认真做慈善,奶奶的大拇指帮韩红扛过污蔑和质疑

    许知远问,你为何那么渴望被很多人需要?

    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爱,要给别人呢?

    韩红坦诚回答,她从小不在父母身边,还有一种虚荣心吧。

    她从成都来到北京,跟着奶奶长大。

    奶奶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她培养韩红做人道理,鼓励她实现音乐事业。

    小时候有点孤单的她,内心很渴望被奶奶肯定,和被更多人需要。

    当年,是奶奶提醒小时候的她回过身去,用零花钱帮助一个乞丐。

    她一直记得那个画面,奶奶伸出一个大拇指,狠狠地鼓励她。奶奶的赞赏是她心里最大的底气。

    韩红20多年坚持做慈善,有人说她是英雄,有人说她是骗子,有人举报她,诋毁她。

    因为,可是心里有奶奶的大拇指画面,支撑她面对诋毁和委屈。

    最严重的一次,是三年前在武汉,她正忙着组织团队捐助物资,却被人实名举报。

    她委屈地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啊,差点因污蔑毁了一个好人。

    为了流量带货,你就去带货啊,为什么要污蔑呢。

    许知远静静在旁听着,听韩红说,她还要清醒地战斗下去。

    韩红说起做慈善,格外认真严肃。

    从事音乐的她,有真性情的时候。

    可是做慈善需要更多承担对社会的影响,这让她不自由,但她愿意接受。

    她承认自己也会虚荣,渴望被更多人需要和认可。

    但她还是一直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用行动去说话。

    无论如何,韩红倾尽全力做了20多年的慈善事业,从汶川到武汉,还有很多地方,她帮了太多人。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让习惯先放松彼此的许知远没有能很快打开她的话匣子。

    3 两种自由同框了,一本音乐笔记让韩红打开心扉

    似乎只有在聊起音乐时,韩红是放松的。

    许知远在旧书网上,淘到一本韩红的音乐学院笔记。

    他把这本笔记递给了韩红。

    翻看笔记的韩红,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初心。

    回到从前的音乐课堂,她明显雀跃欢快起来。

    聊起最喜欢的歌手是毛阿敏,她会唱她所有的歌。

    她唱给毛阿敏的老歌思念,说到开心处,发信息给毛阿敏分享喜悦。

    她骄傲地说,过去毛阿敏是她偶像,现在偶像和她一起做慈善。

    聊起音乐,她准备把后半辈子都用来做古典音乐。

    小时候实现不了的古典梦,现在可以用创作古典音乐来实现,她已经做的有音乐剧、管弦乐、钢琴组曲,还有电影配乐。

    比如交响乐传记晨雾,满江红电影配乐专辑等。

    许知远,禁不住为她高兴,这也太棒了。

    是的,此时的韩红是自由的,她也许背负着不自由,但她也有她的自由世界,那就是音乐。

    有人说,音乐让韩红深入人生,慈善让她走向社会。

    这样说来,韩红或许是可以战斗也可以救赎自己的人。

    她因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不自由的灵魂,可以在音乐创作中尽情释放和表达出来。

    在音乐中,韩红是自由的。

    还有一种自由是许知远的访问。

    他以非典型主持人的形象登场,用自由的尴尬聊天,打破过往访问套路。

    他自由选择不同的人物去交流,有偏见不逼迫,也不判断,他只是和他们聊天,让我们看见不同的人生和世界。

    在访问中,许知远是自由的。

    许知远和韩红的两种自由同框,有种奇异的化学反应。

    写在后面

    当许知远聊起了喜欢的音乐传记片寻找小糖人,韩红喊着钢琴太贵买不起。

    当我们听到韩红用手机静静放着她的交响乐新作。

    当我们看见许知远站在门口,远远看着韩红用钢琴弹奏李叔同的送别。

    至少此时此刻,两个不同频道的人,是有深深共鸣的。

    我们也看到了和而不同,两种自由灵魂同框的美好。

    韩红的自由和许知远的自由。

    一个不爱说更爱做,一个更愿说和写。

    他们如此不同,在节目中却有奇异的反应。

    曾有不少人质疑许知远的尴尬采访,似乎他有些自以为是,还很喜欢找有社会影响力,但性格三观未必都合拍的嘉宾采访。

    好像,尴尬是他故意营造的一种采访氛围。

    可是,许知远的十三邀已经做到了第七季,采访的人物也是五花八门,有深深共鸣的,也有继续尴尬。

    他更像是帮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走进这些人的精神内核。

    而这种走进,因为最初的尴尬和不同,更显珍贵。

    明明是不同的人,如果开始就彻底打开心扉,未免不太真实。

    带着谨慎慢慢了解,才显得更自然真诚。

    这个世界,有人像许知远这样用节目、文字和书籍去思考表达的人,也有像韩红这样行动和歌喉去表达爱的人。

    还有更多不同真诚活着的人,和而不同,多美好!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如果喜欢看女性视角剧评连载,可给文章【点赞】、【关注】收看。

    @怡儿话书影,陪你一路探寻,她的生命秘旅

     2 ) 喜欢蔡皋奶奶的童真哲学

    越具体的事物,越可能帮助你。理想,希望,生活,智慧,勇气,力量......这些词都是我们常常会提到的,但它们太过空泛,当我们在喊这些口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自我麻痹,我们的眼里没有光,我们也看不见自己的前方到底有什么未知的东西。 好在,这期节目出现了。一棵树,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长到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断口;一株藤蔓,上面看上去生机勃勃,而下面已经完全枯黄了;有些植物,外面的部分看上去已经枯死,地表下的根茎却依然在茁壮成长,必须要浇大量的水........很朴素却很动人的哲理,其实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触可感可拥抱的。蔡皋,永葆童真的可爱奶奶,为我提供了看世界的崭新维度,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我的生活。

     3 ) 一集飙升9.5分,最惦记的国产良心回来了!

    来了,今年口碑最强国产综艺。

    刚播出一集,它就在豆瓣获得9.5的评分,满屏五星。

    从2016年开始,这档节目几乎保持着每年一季的频率,且季季都好评如潮。

    我敢说,它绝对是开年最不该错过的国产节目,没有之一——

    这是一档由许知远主持的人物访谈节目,迄今已推出七季。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摒弃了客观、中立的原则,带着许知远个人的“偏见”出发,来采访每一期的嘉宾,讨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正如节目的slogan所言: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可以说,绝对的真实和赤裸,奠定了这档节目的基调。

    《十三邀》采访过许多我们熟悉的演员和导演,比如李安、张艺谋、陈冲、克里斯托弗·诺兰等等。

    此外,它也曾采访过一些备受争议的公众人物和网络红人,比如罗翔、李诞、罗振宇等等。

    在新出的第七季里,节目组的选题更加接地气。

    比如在第一期里,就采访了绘本画家蔡皋,以及历史学家、散文作家钟叔河

    上:蔡皋

    下:钟叔河

    在上一季的第九期中,许知远曾和钟叔河展开对谈。

    他是一个人生经历十分丰富的学者,年轻时曾当过编辑、记者,文革期间被开除公职并判刑十年。

    平反出狱后,已经年近50的他开始担任出版、编审工作,并以《走向世界丛书》闻名出版界及史学界。

    钟叔河广博的学识还体现在他的文集《学其短》和《念楼学短》中,简短畅达的文字里尽显其独特的文人趣味。

    后来,钟叔河又从《学其短》系列文集中选出80篇做成画本,与他合作的人正是绘本大师蔡皋。

    国内的读者可能对蔡皋不太熟悉,但她其实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她是一位以给孩子们创作图画书为毕生追求的画家,其作品曾在日本巡回展出,并被日本小学教科书采用。

    她曾被选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中国分会理事,并在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上获得“金苹果”奖,是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有人评价:中国如果有一个有资格获得安徒生奖的话,那一定就是蔡皋。

    这两位大师都是年逾七旬的老人,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不懈创作让他们相识交汇。

    蔡皋评价钟叔河的文集:结合了古人的文字和今人的文字,在流动的色彩中,交织着美好的意象,让人流连忘返。

    钟叔河评价蔡皋的插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形神兼备,意蕴丰富。

    的确,蔡皋笔下的画就像有魔力一般,瞬间把你带入天真梦幻、绚丽多彩的童趣世界。

    而蔡皋也像她的作品一样,始终像孩童一般喜形于色,始终保持着孩子气的简单与纯粹。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寻找童年。

    通过许知远和蔡皋的对谈,你能她和她作品中一些共有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鲜活的生命力。

    第一次看到蔡皋的人,很难把她和七十多岁的老人画上等号。她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表情丰富……能在她身上看到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而这样的特质,和她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在蔡皋家中的楼顶,她种植了一片花园加菜地。钢筋水泥堆砌的楼宇间,这里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新鲜的茄子、辣椒、苦瓜等蔬菜,想吃的时候就随手摘一个下来炒菜。

    还有香水月季、牵牛花、绣球花、昙花,在不同时节开放,装点着这里的一隅天地。

    在蔡皋的楼下,也有蓬勃生长的植物:

    看似枯黄的爬山虎根茎,顺着墙壁不断蔓延伸张,在最高最远的地方长出最绿的新叶。

    被砍断的树木,十多年间长得更高更直,昔日的伤疤都藏在坚硬的树皮之下。

    正是这样的环境滋养了她的精神世界,让她笔下的一草一木灵动而富有生机、也让她笔下的故事更触动人心。

    蔡皋身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其强烈的感受力。

    在成为绘本画家之前,蔡皋就有用图文形式的手账来记录生活、保存记忆的习惯。

    姥姥纳鞋底的方式、儿时的手指小游戏、一棵树的成长历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被她画了下来。

    她对看到的事物、经历过的事情,乃至做过的梦境,总有极强的感受力。

    于是在面对许知远的采访时,一场梦中的飞行之旅、脚踩在云朵上的奇妙经历、走迷宫的恐惧,都被她描述得绘声绘色、极具趣味。

    此外,蔡皋还特别擅长和小孩对话。

    与朋友家的小孩对话之前,她会先去看对方送给她的书,然后再去和对方交谈。

    她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创作作品,而非站在大人的视角进行俯瞰和审视。

    感受并进入小孩子的世界,才能帮助她创作出真正受小孩子喜欢的作品。

    蔡皋身上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温暖的治愈力。

    年轻的时候,蔡皋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师,在湖南的乡村学校任职。

    谈及那段特殊的经历,蔡皋坦言她也曾因为不懂事而犯错,有过十分不愉快的经历。

    但是她懂得过滤这样的不愉快,把坏的部分消化掉,只留下好的、积极的部分,储存在记忆里、应用于作品中。

    就像在一个画家的眼中,没有坏的颜色,只有明与暗的对比色,但他们都共同构成了蔡皋笔下的桃花源。

    对于所有痛苦的记忆,蔡皋的原则是可以回味,但不要修补。

    她懂得对内和解,对外包容,并把这样的治愈力体现在每一幅绚烂的画作上。

    钟叔河评价蔡皋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对于花草、小孩和笔下的作品都寄托了深厚的感情。

    许知远评价蔡皋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武林高手, 躲在自己的小岛上种花、画画,练一身绝世武功,顺便给人治病。

    正是这种温暖的治愈能力,才让蔡皋的作品变得天真烂漫,为每一个读者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截至目前,《十三邀》第七季只播出了这一期,就已经好评如潮。 接下来,许知远还将对谈陈晓卿、冯远征等人物,继续带着偏见去挖掘一个个不同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娱乐至死、快节奏的时代里,《十三邀》这样的节目显得太格格不入,也很难想象它能一直做到第七季。 但它却坚持着初心,带着一种逆潮流的反叛精神,为每个期待它的观众交出了一份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希望这档在浮躁的世界里依旧保持思考、追寻意义的良心节目,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

     4 ) 谈话碎片

    第一集:蔡皋(在复杂的世界寻找指望)

    1. 钟叔和:我用不着、不可能、不愿意去拔高她,也没有必要去拔高她。 2. 许知远读《学其短画本》序:我喜欢学其短,我反复地在古人和今人的文字中流连,仿佛泛舟一条波光荡漾的河流,像鲁迅先生笔下好的故事,又像桃花源记两岸边缤纷的风景,并与水里的波光一同荡漾。我喜欢“逝者如斯”、“月下”、“陌上”、“花开”等美好的意象和它们带来的感觉,我的色彩随之流动起来,星光追逐着波光,花与花的孩子在此中飞舞。 3. 许:她说时间中的时间,就有了酒药子的味道。

    4.蔡:将伤痕放到树的内里,也是心事不欲对人言。

    5.蔡:最和谐的是儿童,没有分别心,但是成人需要花一辈子的功夫才能做到没有分别心。

    许:但是儿童世界也挺复杂吧,也有嫉妒、愤怒、暴力什么的。

    蔡:我把它理解为单纯,一种混沌之美。在中国人的智慧里,文化人的自救,只能如此,去掉多少算多少。

    6.许:您最近的奇遇是什么?

    蔡:我不能说吧,说了怕它跑了。真的很好。

    许:那您偷偷告诉我。

    蔡:一朵朵云,在我窗口,就在那个窗口。我说这一朵朵云多好看,我可不可以试试它是什么味道,我就把脚从窗口伸出去,我发现它很结实。

    许:还踩了踩它是嘛。

    蔡:对,我就发现我的脚心有一个托,一朵朵云可以在脚下踩。你说这个梦,愉快得很。

    7.蔡:(梦到)飞翔的感觉你有吗?那感觉太棒了。你先是疑惑,这下面是悬崖,这下去还得了,但是这身体都不由你,就像飞机似的,下面就是狂野。你看我画的小孩为什么是那样飞的,他就没有翅膀,不要借助什么东西,它就飞。

    8.蔡:还有走迷宫呢,走迷宫就最苦。我一个晚上梦到天亮,我累死了。就是说我的迷宫不是那种规范的理性图纸里的迷宫,完全是从这间屋子到那间屋子,不断地只想走出这个房子。

    许:内心的困境。

    蔡:困境只是一个念头,我要坚持看到田野。 9. 许:人怎么面对总是让你陷入无力的世界?

    钟 : 不止你一个是无力的,我们都是无力的。我们认为我们作为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不完美的。我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完美吗?你们现在是健康的人,一旦病了就没有办法。

    我是一个不足道的人,我不是故意谦虚。我出生于湖南,清朝康熙年间才设地,霸蛮,很不好打交道。但有一个特点,下定决心就不太容易改变。我小的时候最高的追求就是能够像我父亲一样,有一个职业养家糊口,读几本书,过一辈子。我的理想并不是贾宝玉,没有那样的条件,但是眼光要看得远一点。我原来讲过,让你的作品能够比较久地存在下去。你努力把你的节目做好,文章写好,别人会希望看的,别人会复制它,会传颂它。你把专业搞好。虽然我是这么边缘的地方的一个边缘的人,我以前电筒、煤气灯都没有看过,但是即使是我这样的人,我也是世界的人吧。不管我自觉没自觉到这一点,我也在世界的潮流之中。 10. 蔡:珂勒惠支把孩子献出去,本质上没区别,自己主动吃苦。主动从苦涩中也品出甜味,那是高境界。

    许:那会不会是一种自我欺骗呢?

    蔡:不是欺骗,真的甜,回甘,而且对身体特别好。

    许:但苦也是真的。

    蔡:真实的,它是一个对比颜色,波斯文库里的莪默·伽亚谟著,他多潇洒,树荫下一卷诗章 一瓶美酒,有你伴我欢歌,荒原都是天堂。

    许:您是深受浪漫主义影响。

    蔡:我受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影响特深,然后我看现实,我就把它诗化。中国文化最好的是让你感受到微妙之处,用钱穆的话来说 : 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梅本无心,但以梅心做人心。这是中国文化里最幽深的部分,我喜欢这句话。

    许:刚才您说中国人那么讲究美感、细腻的部分,但是您在长沙第一师范,那个时光又是反对所有这些东西的时代。

    蔡:我脊梁上刻的一个罪。我怎么办?我得自己把自己给解放了,我的艺术不为别的,自助。捞一根稻草也是这么回事。我为什么作《花木兰》,因为我喜欢诗歌,好像《指月录》,你不要在乎这个手指头,你要看手指头指到的那个月亮。你要看到北朝民歌,这才是我的初衷。我的起点还是高了一点,没有人理会这层意思。 11. 蔡:在画家的眼里没有脏的颜色,没有桃花源,桃花源是逼出来的桃花源。我这个人天生不喜欢持久的对立,也许那很过瘾,这种刀光剑影之下的生命升华的精神,就为了一个好死。血色美我受不了。我怕血,我不可能上战场,我开不了那一枪。面对一个仇敌,我觉得他也是一个农民,他也是人家的儿子。

    12.蔡:我的审美救了我的,我看到绿颜色我一天都舒服了,我看到太阳初升,看到朝霞就好了。我看到农民,他们朴素到头。

    13.蔡:老人又回到小孩,百无禁忌,我说民间它就是这种可爱,桃花源也是这样来的。所以我觉得桃花源里面可以说的事情蛮多的。

    14.蔡:我就喜欢画这种路,木头久了就落灰,各种各样的灰,漂亮极了,有岁月的感觉。

    许:您看您多矛盾,不喜欢回忆过去,但是要有岁月的感觉。

    蔡:不要去修补,可以回味。

    15.许:她挺像武侠小说里的人,很开心,突然飘走,然后又飘回来。躲在自己的小岛上,种种这个,种种那个,画画画儿,然后练成绝世武功,顺便给别人治治病,那些江湖人士来这儿疗伤,她给他熬一碗忘忧水。

     5 ) 还是那个味

    跟随许知远的采访,体验另一种慢生活

    e1.永葆童心,是一种奢侈。

    蔡皋老师的心中一定有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真的不需要迪士尼、格林童话吗?恐怕不见得如此。

    世上的人,哪个不想去看看现实世界里的桃花源呢。童心未泯、返璞归真也是人生的真谛。

    e4张双南,去看地球的荒芜,捕捉宇宙的洪荒

    e3对话彭凯平 心理学家。不再是对性讳莫如深

    e5对话冯远征,我们需要话剧

    而不仅仅局限于老舍,启动新员工确实是任重道远,推陈而出新的百花齐放 。

    e6徐京坤(我最好奇的是他们如何相信前方有陆地)。一个大山里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冒险


    《十三邀》S07E06许知远×徐京坤
    制片人手记
    《十三邀》这期不仅是在讲徐京坤船长,还在讲更多的人;它与其说是在讲一个人的冒险故事,不如说是在讲一个人出发之前,他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当徐京坤从山东平度的小山村只身一人来到青岛,想要实现航海梦的时候,最开始住在医院注射室,餐馆老板高军收留了他。
    当徐京坤实在找不到船,眼看希望就要破灭,是高军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找到了一条报废的破船,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找船这件事,高军从来没有跟徐京坤说过。
    徐京坤的发小猴子,在老家种葡萄,徐京坤修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总是放下农活,来帮他,船修好了,猴子送他出海,哭着大喊“京坤加油”。
    修船的时候,没有地方住,船厂附近村子有位大爷,腾出了自家一间屋子给他,房租随意,让徐京坤有了落脚之处。
    二十年后,我们找到了大爷,他从家里挂钟拿出两张珍藏的剪报,一张是报道杨利伟航天成功,一张是报道徐京坤环中国海成功。
    这些人和事,让我做片子的时候,时不时想起自己刚步入社会的那个夏天。
    所以,这篇文章,讲的不是这期节目,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2003年8月,差不多20年前,我大三暑假,从陕西关中一个小镇来北京实习,第一次到一个这么巨大的城市。
    还好不是举目无亲,在京的堂哥一家帮了大忙,实习的地方是中国最大的媒体机构,是堂哥爱人的前同事帮忙联系的,给了一个暑假,三个月的实习期。
    但刚到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坏掉了,取不出来钱,那里面有下一年的学费4000块,也是我在北京可以预支的生活费,那时候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钱只有银行卡可以放。
    北京的房租好贵啊,一个单间一个月500块,现在看觉得好便宜,当时可将近一个三线城市的10倍了。房租只交了一个月,下个月怎么办?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小,不求助,也不愿意再问家里再要钱。
    最尴尬的一次,是跟编导出去拍摄,很远,人家开自己的车,拍完特别晚,编导说“要不你自己坐公交回去吧”。可是我没有两块钱车费,我死撑着说:“不行,我不认识路,你得送我回单位。”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还好,交通解决了。还是我堂哥,借了我一辆自行车,很破旧,后来这辆车被偷了。我现在都记得,车钥匙上挂的是一只黄绿色丝线编织的小乌龟,那只小乌龟陪了我很久。
    然后我发现,实习的单位管饭,一天三顿,早中晚都有。假如每天都让自己忙活起来,是有理由三顿都蹭的。于是我开始什么活都干,谁的忙都帮,没多久,就得了一个外号“移动小秘书”。
    忙起来果然好,8月底,开始做国庆节目策划,我骑着小自行车,在北京城穿来穿去,联系选题。有一天回来赶上下雨,淋得湿漉漉的,跟制片人汇报,完了他突然叫住我说:“我会给你开实习证明,以后一个月给你发500块实习费。”
    我就“嗯”了一声,摁住激动,转身就跑,过半天,抹了抹额头雨水,才回过神,是因为头发淋湿了么?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感动。
    房租解决了!
    不止房租,那可是中国最大的媒体机构,一个实习证明,可能就代表着一份工作,那个时候,一个组差不多有十个实习生,都没有钱和实习证明可拿,都是奔着学习来的,而我竟然成了“名利双收”的那一个。
    好事接连而来。8月15 中秋节,秘书张敏珍送我一盒月饼,还有一笔额外过节费,150块。这150块很有用的,作为一个创作型机构,记者导演们都是中午下午才来,偶尔早来一位,在食堂碰见蹭早饭的我,都会奇怪的问一句:“你怎么来这么早啊?”为了那小小的自尊,我也需要偶尔自己买早饭,故意到得晚一点呢。
    业务学习也开始了,那时候,盗版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卖碟的来了,大家都会去挑,我就只看。有一次挑选的时候,一位导演随手扔两张碟给我说:“这两张送给你,是经典,好好看。”其中一张是《美国往事》。
    我的确好好看了,三个小时的电影,每个镜头几秒,中景,近景,怎么接的,都在一个小本本上记下来,琢磨。开始慢慢有了故事、镜头、场景、段落的概念,这是我导演入门的开始。
    帮我最大忙的是一位杨姓导演,我们都叫她杨姐姐,一位幽默至极的人儿。因为当时播出的节目都要整理文稿,原本她是可以安排我做的,“移动小秘书”嘛。她问我:“一共多少期要做”?我数了下,“12期”,她掏出钱包,刷刷刷,数了12张递过来:“你来帮我做吧,我付钱。”
    她又神神秘秘的说:“你以后不许叫我杨姐姐啊。”“啊!为啥?”“你得叫我姐姐,这样我就和其她的姐姐不一样了,才会更亲,嘿嘿嘿。”
    我有钱买更多的碟学习了。
    那时候采访需要做场记,秘书负责找速记公司,有时候对方接不过来,我问秘书没人的时候我来做,速记费给我行不行?就这样,我偶尔能接到活,等晚上下班后,一个人在办公室做,我不想再动用我的4000块了。
    就在其中一次,碰到了我一生的恩师,当时的主编,他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回来了,看到我在那里埋头苦记。我被发现很不好意思,他看着我的眼睛说:“你记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想来这里,你随时都能来。”
    写到这里,我流泪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在中国最大的传媒机构获得了一个更长的实习期,甚至工作的机会。
    11月到了,我去单位对面的军人服务社买了一床棉被,冬天要来了。
    看看,那短短的一个夏天,我都得到了什么。
    介绍我实习的人叫鹿敏,鹿敏姐,将近退休,还在拍片。
    解决我房租的制片人叫陈真,请他原谅,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转头就跑,谢谢都不会说。
    送我碟的是傅健老师,已经退休了,到老也可爱的老头儿。
    姐姐,豪掷一千二给我,后来还教我做菜的人叫杨云苏,纪录片导演,作家,微博名叫“故园风雨前”,去看看,她好玩极了。
    跟我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回来的人叫李伦,他是《十三邀》的创办人。我不需要回来,因为从来没有离开。
    一直“往前走,不回头”,一路狂奔的我,今天早上6点钟开始敲下这些回忆,随着那些瞬间一个个浮起,我一会扬起嘴角,一会又抹抹眼泪。那个夏天,那些温暖的,小小的善意,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推着我走到了今天,唯有感谢。
    我想我们在开始自己人生的时候,那个梦想的起点,总有一些普通又平凡的朋友,在帮助我们前行。仔细想想,一定有,很希望能听听你的故事。也请相信,即便身处黑暗无垠的大海,前方一定有陆地。
    这一季的《十三邀》,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同时,还想能带来一些温暖与力量。这是我们的一些期待,希望你能够喜欢。
    ——《十三邀》第七季制片人徐婵娟

    引用文字内容来自公众号《十三邀》


    笃定之笃定的背后是什么?是上帝的无形之手还是脱离大陆统治的桎梏。属于冒险者的游戏本来就是少数人的游戏,没想到的是成本如此之高。这样的壮志凌云本身就让人羡慕,因为可能那些有钱人也未必能有这么丰富的阅历。

    看了一些才知道他是独臂男孩,残疾成了他扬帆起航的桨,这个靠谱的零件将给他有力的支撑,哪怕是充满荆棘之路。

    犹如陆地之王的狮子,许知远在船上也成了晕船的动物。

    我们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孤独,也许就是一场迎接海浪的挑战,而回到人群何尝又不需要极大的勇气呢?就像那个孤独的海上钢琴师1900

    这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去探访那个慷慨收留年轻人的老人,这样的善举促成了一段传奇。好担心物是人非,却又感慨。有一个细节是钟表里面拿出来的剪下的报纸,一张是杨利伟登天,另一个就是独臂小伙的流浪地球。这很让那人感动,老人特意强调这是他专门收藏的。


     6 ) 十三邀 蔡皋奶奶

    感到无力的时候

    就去做一些具体的事:

    去抱一抱树 去感受力量

    去观察浇多少水能让树喝饱

    去锄一锄头怎么能不伤害到根茎

    ……

    钟叔河老先生说:

    眼光要看的远一些

    你尽量使你的作品能够比较久的存在下去

    你努力把自己的节目做好

    把你的文章做好

    把你的专业搞好

    蔡皋奶奶是个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可爱的奶奶👵

    经历风雨的她依旧坚韧且天真烂漫

    好想活成她的样子

    她有一个顶楼的阳台

    我好喜欢

    看似没有章法

    但却欣欣向荣 无比和谐

    许志远老师说的对:

    她像武侠里的人物

    突然很开心

    突然飘走了

    突然又飘回来了

    躲在自己的小岛上

    种点花花草草 画画画儿

    练一身绝世武功

    顺便给别人治治病

    江湖人士来这里疗伤

    她给熬一碗忘忧水

    梅本无心

    漫天风雪得梅心

    梅本无心

    但以梅心作人心

    树荫下一卷诗章

    一瓶美酒

    有你伴我欢歌

    荒原都是天堂

    十三邀我最近在看

    比较安静的下午

    我喜欢一边喝茶,一边看它,一边思考

    很是惬意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第六季 黄灯 高圆圆

    第五季 罗翔

    第三季 深夜电台主播与中国式情感生活

    张艺谋

    第二季 姜文

    (未完待续)

     短评

    徐京坤这期太牛了!!!当你以为他的励志故事已经讲到尾声了,殊不知,他的人生处处是精彩。徐京坤似乎也没太抱希望能找到当年住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确认电话那头的人是不是当年的房东老大爷,更不确定大爷还能否记得他。不可思议的是大爷不但记得他,在大爷心目中,这位独臂少年和杨利伟一样伟大,他从墙上的钟表盒里拿出两张报纸,一张是他,另一张是杨利伟,大爷说除了这两张报纸,再也没有了。

    6分钟前
    • ffffkk
    • 力荐

    对这样的节目还能苛求什么呢 有它的存在就心怀感激了

    8分钟前
    • Kylin.
    • 力荐

    许知远说“我们来找您找指望的”,蔡皋回应说已经有多年没有人这样跑来和她谈这些,老师表露出的兴奋让人心酸。

    9分钟前
    • 妍妍
    • 推荐

    这么多期追下来,越来越感到感到庆幸,庆幸这个时代还有《十三邀》这样的文化节目。它好似是一片桃花源,每次打开,都仿佛经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第一期非常出色,蔡皋老师活得自在、自如,她一直在追求“返童”,果真拥有了返璞归真后的心态与气度,一举一动都散发出童真。她与自然共生,在一棵树上寻觅到真理与意义;身处闹市亦同样开怀,因为可以任由它繁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点热闹。同时,蔡皋老师也有某种矛盾在,她不希望真的回到充满苦难的童年,而是以艺术与审美获得自救,消化痛苦,描画诗意。她的很多话都富含哲理,“不教而教”“记录就是我的针脚”。还需注意的是,许知远也没那么紧绷了,他的问话也像挥出去的锄头,既要挖掘到果实,又不会伤到根茎。这是采访者的境界。

    11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锺叔河用「我是世界的人」开解着当下的无力感。蔡皋对许知远讲,「希望这个世界还是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两句话,也是两种姿态或动作,一方形成自觉,一方来自他者。但最后都为达成一致的愿景,愿我们都还在世界的潮流里面。

    13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真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节目。

    16分钟前
    • cooux
    • 力荐

    目前只说两个打动点。一是第二集园区门口写的“宇宙无限,信使有痕。”二是张双南跟许知远一边吃烤串一边谈宇宙,特别打动我。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吃的每一根串,都是这无边无际中的“信使”。智识与烟火的愉悦,永不过时。

    21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蔡皋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轻松的访谈氛围中,她很平和的讲她的‘桃花源’是被逼出来的,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每个时代都有人深陷不同泥淖,在蔡老这里,我看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

    25分钟前
    • 大萝卜小白兔
    • 力荐

    蔡老师太可爱了,一边翻手比划一边念歌谣“看事容易做事难”

    27分钟前
    • 马里扬泊列的树
    • 力荐

    徐京坤这期“封神”,完全是电影感的剪辑和文本。除了野孩子闯荡成独臂船长的生命激情外,还有组成他英雄叙事的小小善意和温暖配角。把命运的巨浪和生活的细流并置在一起,意蕴丰富得难以言喻。当真正的勇敢和真正的温情发生,当事人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旁观者已止不住热泪盈睫。我们在别人的赞歌里,瞧见的还有自己的遗憾。一如恐惧衰老的许知远渴望英雄主义时,看到徐京坤背后无可替代的生命经验与代价,他已经知道:有些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8分钟前
    • 書崎
    • 力荐

    《十三邀》从第五季开始逐渐“封神”,这种越做越好的节奏是非常反常识的,到了第七季甚至从正襟危坐的谈话节目,变得像极了情景交融的文化真人秀。第一集开头锺叔河的自述、结尾蔡皋坐在房檐下对往事的追忆,都让人动容得想哭,那种文化即刻磨灭的危机感和对未来莫衷一是的指望感此起彼伏互为映显。蔡皋以风动的白发入镜,那不就是古诗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述的样子吗!蔡皋在谈及理想主义和梅心时,我意识到,从第七季起,《十三邀》开始了文化“传灯”。

    33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之前还抱怨《十三邀》水准忽上忽下,直到第七季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原速、不划进度条、不觉得无聊烦躁、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看完一整档节目了,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十三邀还是牛逼的,希望一直做下去。

    36分钟前
    • 笑聪
    • 力荐

    看完这期节目,我感觉到一点确幸,还好《十三邀》还在,还好有蔡皋这样的人物在。

    39分钟前
    • 同宇安小魏
    • 力荐

    感觉十三邀近乎这些年中国社会人文谈话节目的顶峰了。年轻的时候觉得怎么还有老许这样格格不入矫情的文艺装13青年,人到中年感慨幸好还有老许这样的人文知识分子,还能找到一群人些许关怀一下社会和人心,难能可贵。

    41分钟前
    • 蓝瓦 Lanval
    • 力荐

    “我没有桃花源”“我是被逼出来的桃花源”

    44分钟前
    • 局部解
    • 力荐

    这个时代感谢有许知远

    45分钟前
    • 係鬼
    • 力荐

    来看徐京坤,中国船长

    47分钟前
    • 黎颂慈
    • 力荐

    以前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广场舞大妈,现在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蔡老师

    49分钟前
    • 亲爱的影子
    • 力荐

    十三邀又回来了,等了好久!第一期就很有感觉,很触动。真的太喜欢蔡老师对于生活的记录了,不管是一棵被砍掉但又长得笔直的树,还是她和外婆、学生、孩子的可爱回忆,都让人由衷地觉得:生活真的还蛮有趣的,我们的生活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又可爱的事情。所以,就是当我们在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生活就鲜活了起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爱具体的人,即使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尽管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 但我们就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呀!♥️

    53分钟前
    • 霁凡
    • 力荐

    问题问的越来越精准 这季明星也少加一颗星

    57分钟前
    • 3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