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如影随心

    如影随心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陈晓,杜鹃,王乾越,马苏,华少,谢依霖,关晓彤,高晓攀,赵震,庞奕欣,侯佳伟,王毅凡 

    导演:霍建起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诸神之战

    • HD中字

      百元之恋

    • HD

      长路简史

    • 正片

      辛巴达和阿里发(国语版)

    • 正片

      生于某地

    • 抢先版

      泳者之心

    • 更新HD

      蛇之拥抱国语

    • 更新HD

      真爱至上国语

     剧照

    如影随心 剧照 NO.1如影随心 剧照 NO.2如影随心 剧照 NO.3如影随心 剧照 NO.4如影随心 剧照 NO.5如影随心 剧照 NO.6如影随心 剧照 NO.16如影随心 剧照 NO.17如影随心 剧照 NO.18如影随心 剧照 NO.19如影随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提琴家陆松(陈晓 饰)与室内设计师文罂(杜鹃 饰)巴黎邂逅,不打不相识,彼此迷恋越陷越深。爱情之名怂恿着他们为爱再大胆一次,走出各自问题满满的情感关系。仿佛只要现任变前任,幸福就唾手可得。然而前任们也都是战士,文罂的前任郑可(华少 饰)是个理性至极的医生,陆松的前任刘娟(马苏 饰)则在情感社区开启了喋喋不休的骂战,是继续坚持对爱的信仰,还是选择放下与原谅重新开始?现代都 市情感危机在北京与巴黎街头上演。越是深爱的,往往也正是痛苦的源头,爱情,像是影子,抓不住却也离不开,如影随心…

     长篇影评

     1 )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电影中把人性格软弱的一面通过几人的爱情故事展现出来,即是里面的人都是为自己心中对所谓自己以为的“爱情”的渴望而一次次去屈服,实则是性格中理性的成分与感性的对抗,而偏偏每次都由感性的冲动优势所战胜,后让恢复理性后的客观事实去买票,这种客观事实是不符合主流的婚姻价值观的,而主角们痛苦的原由也在于与“主流的婚姻价值观”的对抗,不过,这对抗即使成功也难逃文罂、陆松对自己良心的谴责,因为他们一面反抗主流的婚姻价值观的同时,自己真正的内心里也早被其所植入生长。因此,两人的爱情注定是不可能像两人所理想中的两全其美(即是:首先,两人心无挂碍且美满的生活下去,郑可组建新的家庭,东东能放下,而刘娟则与朋朋息事宁人;其次,外界包括文罂的公司的同事们能闭口不言而充耳不闻),但重点就在于“心无挂碍”,这也是不可能的,也是因为他们无法脱离“主流意识”的锁链,不能做到真正的心外无物。

    另一方面,电影显著地通过郑可之嘴提出了悲观的婚姻态度,几人的状况就像是一出婚姻的不同阶段,两人起先由互相“感性上”的吸引而走到一起,多巴胺作用减弱时 现实 便露出其面容,当两人仍执迷于多巴胺的兴奋时却失落地发现今非昔比,然后就一边与自己心中的(实际上就是主流婚姻观)良心相抗衡,一边任凭自己的欲望去寻求新的人去刺激多巴胺,最终陷入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痛苦的挣扎中无法自拔。他们只一味地凭借“伟大的爱情”这个借口去追求自己的兴奋,而忽视了“伟大的爱情”在当今社会中也必然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还有勇于追求所不可避免的巨大的代价。

     2 ) 爱情是婚姻的饵,值得新的一代年轻人对婚姻的反思

    如果想要看简单粗暴的告诉别人失恋过程 ,再写上几句矫情的爱情真理的电影可以出门左拐 。个人觉得这个不光是说爱情。更多的是婚姻中的问题

    一开始的片头只是单纯的感叹电影的色调美到炸裂,陈晓和杜鹃的颜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以为只是老套的手法打爱情回忆的煽情牌。后来发现,它其实是披着爱情的外衣说着婚姻的故事

    整个电影里面最点睛的一句话差不多就是那句:真爱和真爱没有区别,你给他的我都给过他。当陆晓的前妻说完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开头陆松和文罂巴黎相遇,机缘巧合进入了热恋 。热恋的男女很自然的分泌出荷尔蒙。所以两个人过的一直很有激情爱的很热烈。因为觉得是真爱所以想到了结婚。结果因为弃妇日记引出了前妻,慢慢牵出了两人离婚的原因。开始前妻的神经质一般的入场给人想当然的觉得,这个女人的样子如此邋遢,还有点的神经质的感觉。再看看文罂。浪漫,性感,带有独特的高冷艺术气息。让人一看到就很有征服欲。插一句嘴。杜鹃那种厌世的性冷淡的气质喜欢到爆。好,说正经的,我当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我要是男人这两个女人给我选。我肯定选杜鹃啊!!!但再往后看再有激情浪漫的文罂再快进入了婚姻不过过成了第二个前妻的样子。猜忌,不安,害怕失去直至变得丧失理智

    当今社会太多人打着婚后遇真爱的旗号去出轨离婚,再把错归结到女人身上。就像陆松和前妻睡前运动前妻毫无情趣的爱念诗喜欢强势。但我觉得难道她婚前就不强势了么,婚前不念诗了么。只不过她的强势因为你的迁就就没那么多计较,念诗成了闺房情趣。就像前妻说的,真爱和真爱没有区别。谁还不是因为真爱结的婚,例如爱到极致去把对方的名字嵌入自己的身体去纹了两个L。例如他们也曾夜夜激情。区别的是生活的平淡磨平了你们的激情,因为爱所以过度美化了对方去结了婚。因为腻了生活的枯燥去打着打着真爱的旗号去劈腿 ,然后站在所谓真爱的至高点上抛妻弃子成了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却一点都没责任感。一个丈夫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极其自私的只顾及了自己的渣男是当今社会很多出轨人的普遍现状,只考虑好自己丝毫不顾忌家人的感受毫无责任心和担当

    导演用真爱去嘲讽了真爱。

    文罂说她厌倦了做手术台上没有被麻醉的人 ,所以爱上了随性又浪漫的陆松。但我觉得她老公才是她的真爱 ,看似古板无趣的医生却在用自己跟背医学公式一样方式告诉她,那只是一时冲动让她回家好好过日子。我是发自内心觉得被戴了绿帽子还得好脾气的去哄老婆回家去挽留婚姻。明明知道她出轨还求她把孩子生下来两个人好好过日子。真的太……只有电影里才会有的真爱

    陆松说他老婆强势,无趣,敏感。但是电影里面又放了两个人在一起的甜蜜回忆。看似疯狂的日记不过是爱的太歇斯底里不知道如何面对失去老公的生活。用这种疯狂的举动引起老公的注意。但到故事的结局刘娟却用日记威胁他上去坐会,只不过为了挽留她的丈夫。她坐在那写道他又来求我删了日记 。可笑的是明明受害者是自己却看见和自己共育孩子的男人一次又一次求着自己就为了保护那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女人。那时的她又是何等的心碎。陆松说她前妻不会原谅他回去。却不知道她的前妻爱他爱到没有了尊严的卑微的乞求他回家,因为他的再三要求而去停止更新了日记,因为爱他为了挽留他而去改变自己的形象。刘娟和文罂在咖啡厅里的那段看似是无理取闹文罂柔弱有理 。但她一直都在强调那我的孩子从小就没了父亲怎么办。试问哪个女人在面对破坏自己婚姻的人面前还能心大到拉家常

    他们各自的丈夫妻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爱 。因为爱可以包容另外一方所有的缺点和错误。无条件的宽容和谅解

    然而他们的真爱呢,陆松说我是为了保护你才欺骗你。何其可笑。建立在谎言中的爱不过是海市蜃楼。不过是自私的觉得这样自己最方便了自己。明明知道文罂的担心和害怕,因为缺乏安全感才去查岗。可他除了责备发脾气还做了什么。有很静下心的去想办法给文罂安全感么。有想彻底坦白给她足够的爱去抵抗猜忌和不安么。没有他只会发脾气说他们两个都是贼。因为惯犯而去熟悉对方的作案手法。爱是包容对方一切的不美好。而他的爱却是苛责和脾气。这就是出轨了男人口中的真爱

    心疼文罂最后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去生孩子 ,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压力成全了自己逝去的爱情

    婚姻就像是开一条道路上的火车。同一个风景看腻了总会无趣。但如果你想跳车去另一辆车上看别的风景肯定会摔的粉身碎骨。不如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改变方向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希望所有婚姻中的人都会怜取眼前人。不要侮辱了真爱。打着爱情的旗号为所欲为。没有了道德的底线

     3 ) 不理解为什么最后没有在一起?

    我觉得挺好的。虽然他们都是结婚的人,出轨必然不对。但是,他们不合适不相爱。所以在遇到另一个人出轨了,他们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我觉得编剧不是很好。既然因为爱情走在一起,后面应该在一起的。而影片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我很困惑😦有点强行be。

    因为陈晓扮演的角色明明后面在现任面前给前妻打电话已经说清楚了,他爱她,也愿意毫无保留的坦白了。但是编剧还把杜鹃演的角色给写的那么感性,还来了一句你是不是离婚后悔了。这脑回路我着实不懂。

     4 ) 何文抵讲如影随心

    前几天提到了关于“恋爱”的话题,我说:出于目的性的去寻找,无异于为了恋爱而恋爱。 其实在我的视域中,婚姻也一样。如果把婚姻当作是必经之路,把它当作是可以填补人生的一种东西,进而去憧憬它,渴望得到它,我觉得这就太可悲了。 我的态度一向都如此:凡事顺心,完满,那都是运气。凡事糟心,残缺,这才是必然。 可是好像很多人都把这两个关系搞反了。 今天去看了《如影随心》,看陈晓和杜鹃两个双双出轨的人,在一段新建立起的感情中挣扎,如临业火。最后,终究还是没能战胜过内心。 有人说这是“爱情的试金石”,倒不如说这就是现实。它把现实中被掩藏起来的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撕碎,抛出来展现给你看。 马苏作为婚姻的受害者,是那个表演的最出彩的,把那种「我他妈就豁出去了」的那种心态诠释的淋漓尽致。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余秀华的视频,她在里面说道: “喜欢没有错,结婚也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先把婚姻当成了自己的归宿。我们可以爱,可以无私奉献,但是一定要在退的时候不能无路可退。” 而马苏饰演的那个被出轨的对象,就是把自己逼到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地步。她太相信爱情,太相信婚姻,所以在得知另一半出轨时,她整个人是彻底崩坏的。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想过,在她心中那样一个有魅力又爱他的男人,会弃她不顾爱上另一个人。 换句话说她就是那种在婚姻里完全失去理智的人。 所以我说,要尽早明白的一件事就是: 「一样东西,它能怎么样成全你,就能怎么样毁掉你」。 婚姻自然会带给人以充盈和快乐。但当你确定选择了它时,就必须要有承担得起它破碎,或者给你带来痛苦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要去时刻提防,如履薄冰。而是要事先做好心理预设,真的不要一根筋的去相信“永恒”。 它带给你快乐的时候,你便尽情去享受,也要心存感激。但等哪天它将毁掉你的时候,你也要能够受得起,不至于措手不及。 也许是我近乎病态的悲观吧,总之我是不会相信“永恒”存在的。但当然,我也从不会去怀疑这个过程中每一份真心的。 喜欢时的热烈是认真的,疯狂也是认真的,以为会长久也是认真的。但不爱时的决绝是认真的,歉意也是认真的,想全力摆脱也是认真的。 就像斯诺依花说过的那句:“从不质疑任何真心,因为真心本来就瞬息万变。” 尽早参透这一点,并不是要为了背叛者开脱。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在遭遇背叛时,尽最大程度地削弱自己的失望值。 当然,尽管如此,我也还是会相信爱情和婚姻的。只不过这种相信,是一种「辩证」的相信罢了。

    来自何文抵的微博

     5 ) 一地华美的鸡毛

    如果用作文的标准来判断,这是一篇贴近现实生活,时不时有金句,通篇文笔美轮美奂,却中心思想不明确的高级散文。

    我喜欢男主女主的气质,当陈晓拉响小提琴的时候,杜鹃穿着大红衣服走过广场的时候,我瞬间相信了这个故事的设定。这样的男子,这样的女子,注定会有人愿意为他们飞蛾扑火,宁愿拆散曾经的承诺也要拥抱那份梦幻迷离,注定要谈一场旁人口中传奇的爱情。杜鹃,一个每一帧都具有文艺气质的女人,她走在路上都是风景。让我想起了王家卫镜头下的王菲,只凭气质就能如此动人。

    马苏的角色很接地气,一个文学系毕业的教师,有在床上念诗的奇怪癖好,神经质却又不乏犀利,一句句追问问得陆松文罂哑口无言,颇有灵魂拷问的意思,说起儿子,眼里的泪花很真实,怪不得弃妇日记点击量如此之高。

    现代而时髦的话题,所有人物都妥帖,霍建起这样的五星级导演掌勺,这本是一盘备受期待的大餐,却少了一丝震撼的味道,与经典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问题在哪?

    我觉得是主菜配菜不分,味道有些混。

    要么定位家庭伦理剧,两对小三,就像陆松说的,是偷情的贼,那么最戏剧化最刺激的部分在于偷的过程。尤其男女主双出轨,双方如何在各自原配的追击下约会出轨,想必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和手段,充斥着谎言与泪水,同时也要面临对原配爱恨纠缠和家庭的愧疚。这一段才是最动人心弦有戏剧冲突该着重表现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的部分。当男女主双双离婚上岸后反而不能在一起,不是不可以表现,这时期的主题天然不具备上述主题的吸引力和冲突感,可以最后一笔带过交代一下体现天道好轮回。可惜,最精彩的引人思索的部分却全部以马苏回忆,旁白叙述的方式进行,不免隔靴搔痒。

    或者,导演可以大肆发挥杜鹃陈晓的文艺感,拍出类似《花样年华》那样婚后遇到致命吸引的主题。陆松文罂,作为已婚男女,遇到致命吸引,难道没有想过抗拒?没有想过责任?陆松面对孩子的无言,杜鹃吃苹果流泪,想必不是草木般无情,但是遇到那个吸引的人,又无法抗拒,文艺,禁忌,深情,美丽,加上美好的巴黎,如磁铁般抗拒又吸引,一切令人动容,具有巨大的戏剧张力,《花样年华》《廊桥遗梦》……无数经典电影牢牢抓住了这个冲突拍的动人唏嘘。然而在这里,观众们看到男女主似乎毫无挣扎就在一起了,并没有看到他们的道德感,很难对这样的爱情生出同理心。

    现在讨论情感伦理,大家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自己的立场,屁股坐哪边是最重要的。电影要引起讨论,也是一样。然而导演在这部影片,试图用一个暧昧的立场做到面面俱到,既表现狗血接地气原配视角,又表达高大上爱情文艺视角,还要体现男女主双双上岸后的互相猜疑,想要兼顾的太多,导致冲击力都不够。大家看完电影,想要同情原配吧, 似乎原来的婚姻本身一言难尽,想要同情男女主吧,他们飞速在一起颇像一对狗男女,想要责备出轨吧,整部电影男帅女美一帧帧摄影级画面又让人舍不得下口。总之,屁股都左摇右摆坐不下去,遑论对内容进行更深讨论了。

    主题的暧昧不明,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很多地方都触动到点了,偏偏就距离经典差那么一点点——没有能全部串起来靶向鲜明地给予观者心灵震撼一击,观者回忆起来,只感受到一地华美的鸡毛,不过也许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婚恋纠葛中的男男女女都或多或少有自身的问题,不值得同情,狗血却还不华美,一地碎碎叨叨的鸡毛。

    Ps:说实话4分多有点恶意了,霍导的电影光摄影就能值回这分数,真实舒缓的叙事节奏也甚合我心,片子看完还是很多点值得回味的,后劲很大,是一场美的享受。我非常喜欢片中歌剧部分,原来歌剧可以这么有趣,配合男主表情,将那种对女人充满疑惑无奈但又有爱的感觉表达的非常到位。男女主真是太有魅力了,如果我是马苏饰演的角色,遇到这样一个搞艺术的也无法抵挡!

     6 ) 专访《如影随心》霍建起:拍电影的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如果说,人的一生只用来做一件事,那么我这一生只拍了电影。”

    对于一个人来说,电影可以有多长?

    1982年,霍建起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前脚他刚刚迈出电影学院的大门,后脚就走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自此以后的三十七年间,他再也没离开过电影。

    这与年轻人热议的996生活并不同。一个人的工作只有八小时,一个人的事业可以是996,甚至007,但在有些人的生命里,用时间作尺度,或许并不准确。

    霍建起

    这种测量很难找到初始刻度。如果从2017年《如影随心》开始拍摄算起,项目跨度时间有两年半。如果算上筹备项目的过程,就有三年之久。但若要找出一个源头,那么从霍建起看到安顿的《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算起,整个项目时间花费近十年。

    十年间,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报纸专栏到互联网连载,人们的婚姻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个故事,也在不断被打磨和完善。

    但霍建起对这个题材的热情仍在持续,从未因时间飞逝而有所消退。在不恰当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或是与之相反,在爱情里互相折磨的恋人,与每个人的生活都相距不远。

    他不大愿意为这个题材贴上“爱情”“外遇”等简单粗暴的标签。“可以说,这片子不是婚姻问题,也不是爱情问题,这是个情感问题。”

    情感意味着复杂。它代表整个人类的社会现象,难以用简单公式加以消解。所以在《如影随心》里,四个人能折射出人类的四个侧面,从每个人物的正面望去,都可以窥见他们背后错综复杂的阴影。

    没有哪个侧面是更正确的或是更错误的,“感情这个东西,没法说。”

    “每个人在这个故事里多多少少能找到一点影子,当我们把这个现实展现出来的时候,如果多几个侧面,大家就更愿意用另一个角度来想这件事,或许就会相对好一点点。”

    01

    拍电影的“困难”

    在与电影如影随形相处四十年后,霍建起在拍摄时,仍会面对一些疑问和困难。

    近几年来,IP之风极度火热,传统的将严肃纪实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的现象越来越少,此类题材以不够娱乐,缺少新生互联网粉丝等种种原因,也逐渐被忽视。但霍建起仍然遵从着敬重文学的传统,也更偏好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加以专业改编,再将其转化为电影的创作模式。

    “这种改编通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文学基础,故事、人物、内容,都有具体成熟的架构。无论是莫言、方方还是池莉、安顿,他们的文学创作都引发了许多人的认同,也很自然地,使人产生一种想让这个故事变成电影的愿望。”

    从创作层面而言,将一个原本富有多面性的文学剧本,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进行诠释,其文本上的复杂和美妙能否能被呈现,被观众接收?这已经让许多创作者束手束脚。

    但对霍建起来说,拍电影就是一个解决困难的过程。

    “导演做这个职业特别辛苦,早出晚归,只有你喜欢,你才能去克服这个困难,面对这个辛苦,不怕累。我觉得这是有前提的:如果你没有找到好的选题,那就没有动力,那你就又怕累又怕苦,你必须有这个动力,才会付出。”

    同时,更现实更细碎的困难,发生在现实拍摄中。任何一个剧组,或大或小,或老或新,都在不停发生各种问题。

    “今天拍哪里?景出现问题了?人员出现问题了?都有可能,都得去解决。尤其是中国的电影行业,有时候分工不太细,困难会更多。但你要做这份工作,就要面对、解决这个困难。”

    中国电影发展几十年,从过去的小剧组到如今人员数百上千的大剧组,导演要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最直接的是面对的人越来越多。而对于沟通和合作,霍建起适应良好。

    “需要接纳和理解,比如说演员,你不能说,我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想法,你就让他,一二三,按部就班。我们的演员都很认同剧本的人物情感、故事发展,但是他怎么去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这些必须在拍摄过程中去逐步完善。”

    “拍戏总是很少有一条过,要拍三条、五条,甚至于十条,就是因为好像‘还不是那个意思’,或者需要挖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演员沟通、调动,都只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样子。”

    02

    拍电影的“容易”

    那么,如今拍电影有没有更容易的方面?

    也是有的。“如今手机能拍,相机能拍,摄像机也可以拍,大摄影机现在都数字化了,过去用胶片,现在也没有那么奢侈了,大家都可以,进入门槛低,就可以做到各种类型化都丰富起来。”

    今天的电影人面对的选择更多,文艺片或是类型片?大制作或是小制作?这与几十年前的新人导演霍建起所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

    面对这个问题的霍建起极为坦诚:“年轻人有这个条件选择,也有这个机会选择,我觉得年轻人喜欢类型片非常正常。”

    他甚至偶有反问,为什么过去所有导演都先拍艺术片?一方面,当时现实主义的艺术片,成本特别低,选择演员容易,创作更加熟悉;另一方面,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如今这么高。

    “大家都知道,拍商业影片其实更难。你拍《阿凡达》,没有科技做特效,没有资金置景道具。但是今天的人就相对条件好,因为有CGI技术,没有大资金投入,也有小资金投入。像《阿凡达》这种类型化的影片,有非现实的画面,现在年轻人喜欢类型片也很正常,社会走到这一步,他选择类型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类型片的表现是多元的,而每个类型中又都有好坏的区分。事实上,无论是用什么标准对电影加以区分,在标准之下,作品都仍有不同,“划不了那么细,就是不一样,《流浪地球》跟《星球大战》完全是两样,跟《阿凡达》又是两样。”

    “所以导演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个人因为他的喜好和特点不一样,因此他的表达不一样。在你创作的范畴之内,努力做到最好就行了。说到探索,有人探索会成功,但也有人会失败,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东西,也会带来很大风险。所以我倒觉得不必考虑这个,因为创作人是不同的,他们是新人,本就带着新的东西出现,去认真创作,就行了。”

    在作品中,霍建起总是希望允许人在选择感情生活的时候,有失手、有犯错,也有改错的机会。人生是一个在完善自己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不一样,每一个阶段考虑的事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一些变化也是自然的。”

    而霍建起自己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年轻的时候,好像总想做很多事情。当时在学校里,我还是年纪偏小的呢。现在转眼我都到了这个年龄了,会把脚步渐渐慢下来,从容地漫步。”而遇到一个合适的故事,会成为他偶尔为之驻足的理由。

    “我一直都坚持,即使再难也要做导演,拍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电影就是在讲人生,讲身边的感情、身边的人。人生还很长,希望《如影随心》这个故事可以给大众展现出残酷的爱情真相,告诉大家如何去解决的问题,如何去更好的理解生活。”

    有时候,电影有很多种拍法,亦如生活有很多种过法。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短评

    下次直接放九十分钟杜鹃的写真照片得了

    5分钟前
    • XXX B.O.
    • 较差

    杜鹃的超模大片秀,对了还有花少的嘴皮子主持秀,剩下没了。

    9分钟前
    • 低调丑糖
    • 较差

    文艺不是错,无休止、无节制地贩卖文艺才是原罪;三观不是错,但将毫无常理可言的狭隘观念传达给观众无异于施以暴刑。在影院里坐立难耐,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点,台词矫揉造作,人物扁平无光,行为逻辑失常,如一盆狗血撒在了银幕上。

    13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杜鹃的演技真是,不管陈晓怎么表达,不接招的……

    16分钟前
    • 阿依土拉公主
    • 较差

    这样一部解读婚外情这种“不伦之恋”的电影能搬上内陆大银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参考15年的“三爱”,直接阉割掉的第三者情节。画面、色彩、造型真是没得说,我肯定了陈晓的“电影脸”,他以后一定会有很不错的发展,但两个主演可怕的台词功底会是比较大的制约。电影中间真的有点无聊,像八点档狗血剧,不像一部文艺电影,但是接近结尾在巴黎时的主题曲穿插响起,我有了一丝心痛的虐感,几乎可以打四星,但是最后两个人莫名其妙的分手,让我不太能接受,觉得导演处理的太草率,为了“正确”而“正确”。两星半吧,为了情欲缭绕的美感,为了对自由爱情的勇敢表达,不论“三观”,仅仅是艺术性确实欠缺。

    18分钟前
    • 希bo莱
    • 还行

    整个电影是由安顿的小说《曾经的外遇,永远的同谋 》改编的,里面的一些人物和故事也都是真实的,首映安顿也来了现场。导演介绍之前这个连载是非常受欢迎。首先,电影拍的非常唯美,色彩,画面,杜鹃每次拍全身走出来的镜头看起来真的太享受,还有把陈晓也拍的非常帅,很欲。男女主角的爱情,看起来太美好了,一个画家的和一个小提琴家,一拍即合,也非常契合,但是毕竟是讲了一个出轨的故事,可能千人千面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但是我觉得男女主角还是真正的爱情,不然为什么一个人要生下孩子以纪念这份爱情,一个要去巴黎重温所有的美好。陈晓和杜鹃都演的超级棒!其次,电影还有很多搞笑的桥段,电影院笑了好几次,特别是船戏的时候。马苏不得不说演技还是相当可以的。

    22分钟前
    • 马丘咪啾皮卡丘
    • 力荐

    开始以为是糖水文艺爱情片,没想到是另一个《昼颜》,把婚姻与爱情的真相撕开给你看——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原来还有盗墓者。霍建起导演将散文诗气质带入都市情感戏中,直面婚姻保鲜和出轨话题,题材尺度不小,结合这两天的热搜八卦来看,也是很切中时代要害了。对陈晓的一句台词印象颇深:“我们都是贼,共享了太多秘密,对彼此的作案手段太熟悉”,两个靠着欺骗走到一起的人,终究逃不过互相折磨消耗殆尽的命运,终会暴露出丑恶真实的嘴脸。想起《昼颜》里伊藤布说的,“不过是肮脏的出轨罢了,还真以为纯爱了啊?”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三里屯SOHO偷情故事,理想大概是《昼颜》,现实只有狗男女MV,杜鹃还真是演不了正妻只能演小三啊!陈晓的渣男造型确实是好帅好帅的,马苏骑在他身上一边念诗一边扭动最后把他搞到痿掉的一段,堪称是2019年最爆笑床戏了………

    31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是,没什么问题。法国巴黎,罂粟,偷情,离婚,情感论坛发帖…搞音乐的、学画画的和学中文的还能怎么谈恋爱?不就得这么美,这么虐,这么他妈的迷信爱情么?!婚姻、生活、俗世,是一地鸡毛,但也永远有人能把它过好啊。一个想好好讲,但最后因各种俗气的符号和意象还是没讲好的故事。但陈晓和杜鹃值得表扬,金童玉女,出乎意料。

    33分钟前
    • 一个橘子
    • 还行

    陈晓留了胡子卷发形象气质完全和以前的不一样了。桃花眼,风情万种。。四分因为他。

    35分钟前
    • 豆瓣帐号
    • 推荐

    一部无病呻吟,矫情做作的爱情片烂作。男女两方双双出轨的剧情毁三观,辣眼睛。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狗男女」标配,还什么「命中注定的爱情」,我呸!还有女主角杜鹃那万年不变的丧脸式装b般演技越看越厌烦。再加上全片时不时穿插的ppt式慢镜头文艺特写,这不是在拍写真大片,这是在拍电影,ok?!导演编剧你们清醒一点吧,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37分钟前
    • 胡闹君
    • 较差

    霍建起老师应该是个感情很细腻之人~

    40分钟前
    • 牛奶雪糕
    • 还行

    看时脑中一直浮现这句话,“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五彩斑斓的烂,大写的“GAN GA”尴尬!

    43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很差

    把偷情宣传的这么光明正大,三观呢?还选择4.19上映?恶心

    45分钟前
    • 很差

    总结一下,杜鹃很木,三观很不正,控制不住自己欲望还把它称之为爱情,有点膈应

    47分钟前
    • 赫塔费发挥嘉宾
    • 很差

    为啥动不动就是文艺特写 拍电影 先把剧本搞好 动不动就是文艺特写 什么毛病

    50分钟前
    • 良心无价
    • 较差

    虽然对霍建起有点兴趣,但这片不值得去趟电影院,当然杜鹃还是挺美的。

    55分钟前
    • chiguapifeng
    • 较差

    又美又欲又好笑,另类反小三教育片。因为陈晓加半🌟

    58分钟前
    • 小小鱼池子
    • 推荐

    是否开创了国产截图片的新流派 建议带着耳塞去看看服化。

    1小时前
    • eR
    • 较差

    吓人吗,全片演的最好的是马苏。其他人都演技尴尬,甚至没入表演的门。杜鹃虽美但全程扑克脸的毁灭式表演撑不起这个人物。当然演员还是不背这个烂片的锅。这个毁三观双双出轨的故事拍来干嘛,这种题材当轻喜剧来拍,没深度没内涵除了让人惊掉下巴。最后,导演堕落至此令人难过。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